梦幻西游元宵节任务具体是什么?

日期: 栏目:美食攻略 浏览:0 评论:0

梦幻西游元宵节任务具体是什么?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含有新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活动时间:2009年2月9日12:00~2009年2月12日12:00 活动介绍: 寻觅灯谜老人(要求玩家等级≥30级) 活动开始后,4位灯谜老人会每隔1小时出现在长安城、傲来国、长寿村、朱紫国场景中,并停留10分钟。找到 “灯谜老人”并和他猜灯谜,每答一道题需要消耗10点体力,答对就可以获得1点灯谜积分。 长安城(290,190)和建邺城(90,64)“卖元宵的小兔子”处,可以用灯谜积分选购节日里的特色美食——元宵。 元宵食用效果 元宵有着提高召唤兽资质的神奇作用,价格会根据购买行情而变动。不同种类的元宵可以提高召唤兽不同的资质效果: 芝麻沁香元宵 提高攻击资质 桂花酒酿元宵 提高防御资质 细磨豆沙元宵 提高速度资质 蜜糖腰果元宵 提高躲避资质 山楂拔丝元宵 提高体力资质 滑玉莲蓉元宵 提高法力资质 元宵小精灵(要求玩家等级<30级) 活动期间每天8:00~22:00,每半小时就会有一些元宵小精灵出现在以下任意的3个场景:建邺城、东海湾、东海沉船、江南野外、傲来国、长安城。找到元宵小精灵就可以猜灯谜了,每答对一道题可以获得1点元宵节新手积分。 有了新手积分,就可以去找长安城(290,190)和建邺城(90,64)找“卖元宵的小兔子”增加相应的召唤兽资质啦。 兑换召唤兽资质截止时间为2009年2月17日8:00,只能为“携带等级<45级”的召唤兽兑换资质。每只召唤兽在活动期间最多可以兑换10次资质,兑换次数计入服用元宵的次数总和。(按照自然年为限进行计算,即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每只召唤兽最多只可使用10颗元宵。如果在此活动期间已经直接兑换过4次资质,则当年此召唤兽还剩余6次服用元宵的机会。依此类推。) 特别说明: 1.元宵兑换截止时间为2009年2月17日8:00,元宵没有使用期限。 2.每只召唤兽每年最多只能食用10颗元宵。(按照自然年计算,即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每只召唤兽最多只可使用10颗元宵。依此类推。) 3.当召唤兽食用某种元宵时,相应的资质越低,提高资质的效果也越明显,当召唤兽某项资质已经足够高时,将无法再食用提高这项资质的元宵。

哈尼族在哪里哦?

云南的十八怪,哈尼族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253952人。主要聚居在滇南红河和澜沧江之间的元江、墨江、绿春、金平、江城等县,思茅、西双版纳、澜沧等市、州、县也有分布。主要从事农业,善开梯田。哈尼族见于汉文史籍的名称,有“和夷(蛮)”、“和泥”、“窝泥”、“阿泥”、“哈泥”等。自称多达30余种,如“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布都”、“多尼”、“叶车”、“阿木”等等。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可分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三种方言和若干土语。哈尼族原无文字,20世纪50年代为其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今仍在试行中。哈尼族大多居住在海拔800至2500米的山区,主要从事农业,梯田稻作文化尤为发达。墨江的紫胶,产量居全国之冠。西双版纳僾尼人居住的南糯山,是饮誉中外的普洱茶主产地之一。逶迤连绵的哀牢山,有茫茫的原始森林和许多受国家保护的珍禽异兽。红河自治州个旧市,是闻名我国的“锡都”。哈尼族认为万物皆有灵,人死魂不灭,于是盛行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民间舞蹈。男女老少都喜欢随身携带巴乌、笛子等乐器。以农历十月为岁首,传统节日主要是“扎勒特”(十月年,即新年)和“矻扎扎”(五月节)。 在起伏连亘的哀牢群山中,一座座几十级、上百级的梯田,从山脚顺着坡势蜿蜒向上伸展,层层叠叠,直通茫茫云海,蔚为壮观。千百年来,面对高山峡谷的生存空间,哈尼人民创造、总结出一套垦种梯田的丰富经验。他们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把终年不断的山泉溪涧,通过水笕沟渠引进梯田。到了初春,形状各异的大小梯田盛满清泉,在明媚的阳光下,山风微吹,波光粼粼;三四月间,层层梯田青翠欲滴,宛如一块块绿色壁毯;夏末秋初,稻谷成熟,放眼望去,一片金黄。这简直就是一幅变化奇巧、简朴秀美的水墨画。哀牢山哈尼族有句俗话:梯田是小伙子的脸。小伙子美不美,主要看他造田做得怎么样,若是他筑埂、铲堤、犁耙田样样来得,就会得到大家的称赞,并赢得姑娘的爱慕。姑娘美不美,关键要看她在梯田里做的活计好不好。梯田是哈尼族重要的衣食之源,因此,他们对水特别珍惜。为了不误农时,自古以来就有“刻木定水”的民约:根据一股山泉所能灌溉的面积,人们友好协商,拟定每块田应得的水量,按水流流经田地的先后顺序,在水沟与田块的入水口处设一横木,并在横木上将那块田应得的水量刻定位置,让水自行流进田里。哈尼族家家户户还习惯在梯田里养鱼。阳春三月栽过稻秧后,人们投入鱼苗,任其自然生长。深秋时节,在收割稻谷的同时,一箩箩鲜鱼便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水牛是耕种梯田的得力助手,所以哈尼族的敬牛习俗经久不衰。母牛生下牛犊,全家即上山觅割嫩草喂它,有的还加喂肥肉和红糖水;如遇冷天,不惜用旧衣服、棉絮为之包裹御寒。牛犊生下的第三天清晨,主人家将蒸好的一大甑子糯米饭放在牛厩前,按家中人口和水牛母子数字,捏制如碗大的若干饭团,给牛各喂一团后,家人分取一团就地食用。此俗意味着人、牛地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