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难忘故乡的什么 作文 500
记得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去登家乡第一高峰——脑公山。我们出发了,刚开始,汽车在宽阔的公路上飞快地奔跑着,到了后来,公路变成了盘旋向上的小马路,经过一路颠簸,我们终于到了脑公山脚,想到自己就要征服这一高峰了,心里非常激动。 我们开始登山了,起先,我劲头十足,仿佛就有使不完的力气,蹦蹦跳跳,一会儿工夫,就把爸爸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可是渐渐地,爸爸追上了我,并且超过了我。我只好拼命地去追爸爸,追到半山腰时,我已是热汗直流,气喘吁吁,两腿也在不住地发抖。我抬头看了看山顶,心想:“太高了,我能爬得上去吗?”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于是对自己说:“放弃吧!”这时,爸爸回过头,望着泄气的我,他似乎看出了我想逃避的心思。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登山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顽强的毅力和决心。做人也和登山一样,选定了目标,就应该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地去完成,胜利是不会属于那些半途而废的人,它永远属于意志坚强的人。”短短的几句话,说出了深刻的道理,使我至今难以忘怀。于是,在爸爸的鼓励下,我忘记了疲劳,一股作气,爬到了山顶。眺望前方:群山起伏、流水山涧,一切优美景物尽收眼底,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意。观赏了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后,我这才真正领悟到爸爸那番话的含义。 自那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能用爸爸的话来激励自己,努力朝自己选定的目标前进
二、在超市买的袋装的枸杞,可以怎么吃?
呵呵,我说的只是自己的吃法啊,别见笑!一:我最最喜欢的枸杞银耳汤,滋阴养颜,而且口感很好,也可以放点百合和红枣进去,这个就根据自己的喜好了。二:可以直接泡水来喝,我的领导就挺喜欢单独泡枸杞和,直接用开水冲泡就行三:可以和你自己喜欢的一些其他的花茶一起冲泡,少放几颗枸杞就行,也很美味,我有尝试用荷叶和枸杞泡,不过不推荐,因为只经过了我的肠胃检验四:可以用来熬粥,然后放少许糖,或者也可以加点百合和红枣类的东东其实方法很多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吃食!其实枸杞直接嚼食也可以的!希望我能帮到你!
三、胃病怎么办、最简单德小治疗、
慢性胃炎吗?建议做胃镜明确诊断。止痛方法:胃舒平二片碾碎温开水送服,可立止痛。建议常备。
一、慢性胃炎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这种特殊细菌分泌多种毒素损害胃粘膜造成慢性炎症,并引起一系列症状。如果症状久治不愈,又比较重,应该首选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建议你采用当前国际上比较推崇的一种方案:奥美拉唑20毫克,每日2次;克拉霉素0.25克,每日2次;替硝唑0.5克,每晚1次,首次剂量加倍。3种药(又称三联)应服7~15天。请注意选可靠的品牌,以保证疗效。根据我们新近的经验,大部分患者经上述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甚至完全消失。当然,这一方案根治的成功率也不是100%,而是80%~90%。如果根治后仍有症状,可以从维酶素、胃乐宁、吗叮啉、普瑞博思等药中选择一二种服用,时间宜长一些。饮食上宜定时定量,少吃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勿乱服药;如有口腔、鼻腔的慢性炎症,应加以治疗,并定期进行胃镜复查。
二、慢性胃炎是现代人的常见病,其症状是上腹疼痛、食欲减退和餐后饱胀,进食不多但觉过饱。症状常因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引发或加重。故生活调理对慢胃炎患者是很重要的治疗方法。
首先要避免有害因素的侵袭:即戒烟、不饮烈酒、浓茶、咖啡等。少吃辛辣及粗糙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少服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等。其次,对于慢性胃炎患者的饮食提倡一日三餐,每顿不可过饱,不主张多餐,以免增加胃的负担。因此胃病患者饮食应遵循下述原则:
宜少宜精:宜少指不可过饥再吃东西,且吃东西一次不可过饱,不宜极渴时饮水,饮水一次不宜过多。晚饭宜少。宜精指少吃粗糙和粗纤维多的食物,尤其对于有消化不良的病人,要求食物要精工细作,富含营养。
宜温宜洁:宜温指胃病患者不可过食冷瓜果,也不能因畏凉食而吃热烫饮食,这对食道和胃的损伤也很大。宜洁是指有胃病的人胃抵抗力差,应防止食物被污染,并注意食用器具的卫生。
宜鲜宜淡:宜鲜是指吃适量新鲜蔬菜和水果,新鲜蔬菜水果可防癌,同时也指吃新鲜的食物,不食腐烂变质的食物。宜淡指宜吃清淡的素食。中医讲淡味是养胃的,清淡素食既易于消化吸收,又利于胃病的恢复,而且可使人长寿。新鲜蔬菜五谷都为健胃佳品,但食用不可过量。
宜软宜缓:宜软指饭食、蔬菜、鱼肉之品宜软烂,不宜食油煎、油炸、半熟之品及坚硬食物,既难于消化,而且有刺伤胃络之弊端。宜缓指细嚼慢咽,充分地咀嚼,唾液大量分泌,既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有防癌和抗衰老的效果。
四、汉川有哪些特色民俗
汉川特色民俗:
1、做九朝
做九朝与送祝米是湖北汉川的生育习俗文化。孩子出世后第九天举行的庆贺仪式谓之“做九朝”。从婴儿出世的那一天算起,第九天为婴儿做九朝,过去旧法接生,许多婴儿生下就咸染破伤风(又名脐风),一般在出生一天发作,死亡率很高,到了第八天不发病说明小儿算过了“关”,所以做九朝,以示庆贺。相关的亲朋好友会闻讯聚在一起,都来“看月母”,庆祝宝宝的诞生,也祈愿宝宝能够健康长寿,大富大贵。赠送面条、食糖、布料若其它营养品,这天,宝宝的外婆会将买到的衣物玩具还有床等送给宝宝,会给宝宝戴上长命锁;而其他的亲戚好友会纷纷送上见面礼。宝宝的奶奶于是就会请大家伙儿吃长寿面,现在除了吃面外,还会大摆宴席表示感谢。这天,主要以女客为主。
这一天,外婆家要送“祝米”。旧时,大户人家的祝米包括孩子一至十岁的全套衣帽鞋袜、十只母鸡、若干鸡蛋、猪肚及猪肺各三个以及若干糯米、红糖,此外,还有摇窝、被褥、木炭、供炉等用具。可谓一应俱全,格外丰富。所送祝米均以抬盒抬去,婆家则在门口放鞭炮迎接,并赏给抬盒人红包喜钱。中午,婆家办酒酬宾。这与后来的生日形成鲜明对照。做生日时,亲朋送礼虽珍贵,但礼品数量并不多,有的甚至是象征性馈赠,主人却要大办宴席款待客人,因此,当地流传有“赚钱的‘祝米’,蚀本的‘生日”’之说。即使是穷苦人家,九朝这天也要送上少许食品、衣物或办简便酒宴。九朝时,有的人家舅舅、舅妈、始参、姑妈也到场。这天为新生儿取乳名,举行大规模庆典,主人设宴款待前来祝贺的亲戚。其他亲友则十几天以后才前来贺喜送礼,这并不为怠慢,而是习俗如此。武汉人至今还有“死人情早送,活人情晚去”之说。亲友送礼时,礼品上端放着写有一XX先生弄璋之喜”或“弄瓦之喜”的红字贴。对这些送礼者,主人并不款待用饭,只是给客人煮一碗糖水鸡蛋或糖面条。不过“月母子不送月母子情”,即亲友中同有产妇,则相互间免送礼物不为失礼,俗称“两免”。
2、开门爆仗
正月初一凌晨,当旧年的钟声响过十二响,汉川农村家家户户就争先恐后放鞭炮,霎时,村庄院落处处是僻僻啪啪的鞭炮声,火药浓香,烟雾绕绕。天亮一看,燃放的鞭炮大红纸片铺满地面,与大门的鲜红春联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鞭炮,也称爆竹,起源于古代人们对“年”这种猛兽的抵御。宗镇《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放鞭炮庆祝春节,更是发扬先祖遗风。
3、祭祀祖先
春节祭祖,是人们必经的一项活动。新年将近,各家各户打扫卫生,将祖宗的牌位掸得干干净净。祭祖时,先将香纸蜡烛,牲礼酒浆备齐,供奉于祖宗牌位前,然后上香跪拜,叩头作揖。亦有的为家祖上坟,燃香纸鸣鞭炮,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充分表现了中国人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4、 贴春联
如果说门神的来历与桃树有关,那么,春联则直接来自于桃木。宋代王安石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诗中的桃符,就是当时的春联。据《淮南子》一书说,桃符就是用桃木削成的两块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小木板,上面分别写上“神茶”、“郁垒”的名字,钉在大门的左右两侧,这与门神的崇拜对象完全一样,目的在于用来驱鬼避邪。后来,人们为了省事,不用桃木板,而是将它换成两片纸,画上神荼、郁垒的相貌或者干脆写上神茶、郁垒的名字,贴在大门两边就完事了。当然,这种桃符还算不上真正的春联。
五代时期,西蜀的宫廷里开始在桃符上题写联语用以表达某种意愿。《宋史·蜀世家》上说,公元965年初,后蜀皇帝盂昶命学士辛寅逊题写联语,“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原来,孟昶皇帝嫌辛寅逊题写的联语不工巧,缺乏文采,便自己亲笔题写了这两句联语,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