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的绿博园在什么地方??
绿博园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郑开大道人文路向南1000米
绿博园城际铁路线路:
城际高速铁路车次
C2804(郑州东站9:21发车,9:41到达绿博园站,9:43绿博园站发车,10:08到达宋城路站)
C2832(郑州站9:45发车,郑州东站10:09发车,10:23到达绿博园站,10:26绿博园站发车,10:45到达宋城路站)
绿博园有什么好玩的
2005年10月首届中国国际绿化博览会已在南京举行,绿博园是主会场。南京市确定,绿博园的建设要同时满足绿博会与生态公园的功能是本次设计的重点。真正实现开一次会给城市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给市民带来看得见的好处。
基地内用地土壤肥沃,利于绿化建设。内部用地相对平坦,零星水体较多,水系不畅。基地沿江视野开阔,江堤贯穿中部。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整个绿博园绿地面积53.98ha占了总面积的70.10%,而建筑占地才占了4.75%。建成后的“绿博园”将是以滨江绿色生态景观营造为主,结合博览、科普、环保、休闲、度假与旅游功能,配以适量的商业服务、游赏设施的大型城市绿色开放公园和现代化新南京标志区。
平原、山地、沙漠、水乡全有
绿博园采用“一核心、三轴线、多功能片区”的空间结构。
一核心:以主入口与主展馆为景观空间核心,组织功能片区与规划布局。
三轴线:--主轴线:从主入口广场起,经博赏大观、主展馆内广场,至如歌秋韵、揽江抒怀景点。--次轴线:一条沿大堤设置。另一条沿规划河道设置,自然曲折,富于动感,突出江南水乡特色。二者顺应地形,构成纵向主骨架,使全园成为有机整体。
在绿博园可以见到各种形态的景观。在位于中部核心区域的“国内风光”展区,按照我国平原、山地、沙漠、水乡等不同地域特点,结合地形地势营造,包括华北展区、东北展区、华东展区、华中展区、西南展区、西北展区和特区展区等7个子展区,各展区设二三个主题;位于园区西部的“绿色家园”展示示范区,以江边漫滩改造为主,营造各种地形,
给城市提供飞翔空间
绿博会主会场方案规划设计大格局已确定,规划力求在设计手法与理念上寻求突破,在公园景观、文化展现、绿色科技等方面得以提升,突出“以人为本,携手共创绿色生态家园”的主题。
通过绿博园的建设既可造福城市及市民,又能提升新城区整体环境品质,展现滨江城市风貌,促进滨江旅游开发,给南京城市发展提供更广阔的飞翔空间。
规划定位,将以滨江绿色生态景观营造为主,结合博览、科普、环保、休闲、度假与旅游功能,配以适量的商业服务、游赏设施的大型城市绿色开放公园。
据专家介绍,绿博园规划遵循以下理念:
生态理念--保护与完善景观资源,发挥自然生物的生态效应与美化环境的社会效应,达到人与自然的共生。景观上体现滨江特色,突破原江堤岸线景观处理方式,创造崭新的滨江绿色家园。
文化理念--尊重历史文脉,融入现代景观设计手法,体现浓郁的人文气息
与文化氛围,创造具有南京特色的“滨江绿色生态文化”。
科技理念--尝试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使博览会具有创新性、先进性与示范性。创造绿色科技典范。
人本理念--适量的休闲娱乐功能与生态湿地功能相辅相成,为市民提供健康、生态的绿色开放空间与场所。注重综合效益与旅游开发,发掘潜在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特色理念--突出标识性与独创性,强调绿博园的与众不同,彰显园区地域特色,做到体现具有时代感的江南园林特色与建筑风格,使“绿博园”具有独特的标识性,让人们过目不忘,成为河西的新地标。
交通:陆上水上四通八达
绿博园的交通将力求概念明晰、功能明确,合理组织游线,做到步步有景、步移景换。规划道路系统分三级。主路:为景区内部主环路,与外部城市道路联系、串联各景区,宽7米。次路:宽4米,辅助交通、串联景点,同时满足区内消防要求。步行道:提供多种步行游览线路。东部滨江区域以多层次木栈道形成步行游览体系,南北向采用流动型的二层步行系统,成为全园独具特色的景观元素。沿江岸北端设游船码头,合理组织与江心洲的水上游线。因滨江大道为城市快速路,开口数量较少。全园车行主入口分别设置于主入口广场北侧与园区最南端。人行主入口设于纬七路引桥与人行天桥之间,位置居中,提高景区可达性。北端预留交通辅道入口,与园内环路相连。规划停车以地面停放为主,结合南北入口,设置地面生态停车场。将车流限制在两端,尽量减少车辆对园区自然生态景观的影响。
南京绿博园门票
自2011年五一之后,不再收取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