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要把小石潭记开发成旅游景点,写一篇导游词。
叮叮咚咚的水声在耳边回响之时,我们就来到了柳宗元所说的小石潭。大家好,我是本次导游,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观石潭全貌,赏游鱼风情,品石上之影。首先小石潭之所以叫小石潭是因为...
二、歙县出发 石潭 深渡 屯溪 怎么安排路线??
首先深渡、石潭与屯溪是两个相反的方向。如果从歙县出发。建议先到屯溪。然后从屯溪走高速到歙县下,直接奔深渡,从深渡有一条路直接通石潭。这样走,没有一条重复的路。可以领略到更多的风景。
三、小石潭记现在开发为旅游区,请你写一段推荐文字,要介绍小石潭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内涵
石潭自然景观旅游景区位于霞坑镇南面,距镇所在地4.5公里,该地区有7个行政村,近6000人口分散居住在犹如仙境的40个自然山村里。南至昌溪、深渡距千岛湖37公里,东距“小黄山”之美誉的安徽省自然保护区清凉峰20公里,石潭景区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群山环抱,风光秀丽。景区内山明水秀,松竹连绵,粉墙黛瓦马头墙的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清泉之上,如诗如画。清晨,云山雾海,村庄疑是浮在白云上,蔚为壮观。若遇雨过天晴,更是分外美丽。景区分为山下的人文景观和山上的自然景观两个部分。山上有春暖花开时节的映山红、桃花、梨花、油菜花;有深秋时节的贡菊花、红叶树和挂满枝头的灯笼柿、野柿和枣;有清晨的云海;还有树龄在数百年的珍稀古树银杏树群和古樟树。山下有飞檐翘角的徽州古民居;有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的吴氏兄弟祠堂——叙伦堂(又称“百梁厅”,1984年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春辉堂;有朝南厅、石板厅、关爷庙;有雕刻精细优美的清朝建筑五间厅——时乎第;有大圣岭由青石板筑成的百步阶和全封闭的石板杆;有古拱桥——太平桥等古建,使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致相得益彰,和谐完美。
四、方城七十二潭怎么样 七十二潭景区视频
方城七十二潭景区位于河南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的方城县,有中华第一石川之美誉。七十二潭地质景观形成于1.5亿年前,上下梯级长4公里,规模宏大,自然形成,七十二潭四季泉流不息,石潭近百,形态各异,堪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景区面积25平方公里,山青水碧,谷幽林密,石怪潭奇,泉涌瀑飞,天然足道、天池休闲度假、军事拓展、森林探险、遥游美女峰等旅游项目,尽现绿色健康、山野亲水、时尚娱乐、刺刺激惊险的旅游新概念。穿越亿万年时空的七十二潭地质公园将给你带来不同寻常的享受。
七十二潭上游的第一个潭――响潭。这里远看只是一座山岭,走近才知是两峰之谷,可见七峰山西麓与泉白山西麓最峡处只隔一泉。泉水自七峰山西麓与泉白山南麓发源后汇积于谷中,依山势在峡谷中蜿蜒穿行,在最峡处涌出,突然落差数丈,形成一道银瀑,瀑布落处自然形成一潭,因山水声响彻山谷,故山人呼为响潭,潭左潭右壁立数丈,峰连远山,比上牙缝藤木丛生,谷间杂木茂盛,人入其间需拨道而行,置身其间,仿佛回到了远古,静寂如天籁,突然传来几声鸟鸣,跟让人觉得这里是世外桃源,想到说,绝壁之上有一种野果名叫八月炸,还有猕猴桃,若能攀上去摘一些尝尝,那才是仙境仙果仙味,胜似人间天堂。
顺响潭下行不远,是一片开阔谷地,山溪自谷中间穿行而过,山溪北侧依山傍水有几家农户,有竹有林,有井有圃,犬吠鸡鸣,牛羊为群,只闻绿中人语,不见山民匆忙。向导说,每逢晨曦,这里山雾缭绕,云蒸霞飞,若再等几日,满山红叶,姹紫嫣红,斑斓多姿,此处入画将不亚于桃源春 色。此景此情,不仅让人很自然地想起了杜牧的白云生出有人家的诗句来。如果以后这里开发,此处将是最佳的避暑胜地。
从这里向下,便开始进入峡谷的第二段,乡人取名为七跌八撞,意为潭水自上而下,潭瀑相接,因落差皆约丈余, 水自石谷中冲出,跌下石壁,壁下自然形成上潭;潭水又于石上冲出,撞向石壁,之后又跌下石崖,崖下便形成中潭;中潭水再跳下石崖,崖下再形成下滩。潭水跳下石崖时便扯出一条银色的瀑布,瀑布跌下石崖时又撞出万朵水花,这样瀑布连潭,潭接瀑布,总有二十多个,瀑与潭两侧,壁立千丈,悬崖峭壁之上山林葱郁,绝壁间藤萝缠挂,谷中乱石林立,险象横生,让人目不暇接,触景生情,崇辱皆忘,喜不自胜。
再往下走,进入第三段。这一段乡人名为七扭八拐。这一段山谷稍开阔,但潭的面积则大小不一:小的如脸盆;大的有数间房屋那么大。关键是峡谷也随着山势七扭八拐起来。从上往下看,碧潭如葫芦,西水则是一条不断缠绕向上的青藤;又像是一串随风摆动的风铃,风吹藤动,腾动铃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