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一武汉两日游攻略
5.1武昌站坐公交10路到黄鹤楼,下司门口天桥就是户部巷,步行到中华路码头,乘轮渡到武汉关码头,步行游览汉口江滩,江汉路美食站台,吉庆街,万松园路雪松路,长堤街美食云集!
5.2地铁二号线街道口站下,c出口往珞狮北路走十分钟就是武汉大学,北门出乘公交402到东湖梅园站下,东湖磨山风景区,武汉植物园都值得一看!附近鲁磨路农家菜不错!公交643可以到武汉火车站!
武汉最近有中雨,带好雨具,住宿就一天,就住汉口地铁二号线附近!
二、下司镇的旅游经济
下司镇大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反季节蔬菜和优质大米生产已初具规模,下司柚、草莓、金秋梨等优质果品已享有盛名,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8000多亩,有林地70278亩,森林覆盖率达33.4%;全镇第三产业迅速崛起,云江酒楼、古镇大酒店、下司第一楼、思乡阁、临江仙酒楼、望江酒楼,二星级的华凯大酒店等豪华宾馆先后建成并投入营业。民族风情浓郁的下司酸汤鱼,风味独特的“下司草烧狗肉”早已驰名省内外,沙飘湾塘的“农家乐”旅游,各类风味小吃应有尽有。如今,到下司吃“酸汤鱼”,品狗肉,干农家活,吃农家饭,到农家乐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根据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战略,结合实际,下司镇形成了“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城郊型经济,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经济,打造生态旅游重镇”的经济发展思路,下司镇以旅游为主线的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完成,按照县委县政府“抢机遇,争项目;少争论,干实事;扩总量,谋发展”的18字工作方针,下司镇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突出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夯实农业基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二是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扩大旅游经济;三是积极培育和启动市场,大力发展市场带动产业;四是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五是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六是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七是积极推进依法治镇进程,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2014年7月21日,伴随着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的隆重开幕,经过精心“打扮”后的下司古镇核心区正式对外开放,闪亮展示其沧桑的历史积淀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在凯麻同城化建设强力推动下的美丽化身。 下司古镇是清水江上游第一镇,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大门通道上的重镇,是贵州及至大西南南下东进的交通咽喉要塞,是黔东南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旅游东进门户。素有“小上海”、“小江南”、“贵州高原明珠”的美誉。自2012年国发2号文件出台后,下司古镇在凯麻同城化这个国家战略的平台上展露头角,并大放异彩。2013年9月,凯里地区吹响了下司古镇开发建设大会战的嘹亮号角。下司古镇从此走向了从百年沧桑到华丽转身的新起点。黔东南州委、州政府以世界眼光谋划下司古镇的开发建设。聘请当今国内顶级的古镇规划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陈可
石领衔设计和规划建设。依托下司古镇厚重的商埠文化,独具魅力的自然山水风光,以“天造山水、人文下司”为主题,预计总投资20亿元,规划建设6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核心区,共分为下司古镇区、城西新区等十大功能发展区。开发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古镇风雨桥、两湖会馆等“十大重点建筑”以及民居改造、小河湾景观营造、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计划到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下司古镇的开发建设任务。通过倾力打造,将下司古镇建设成为集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创意、艺术、居住、商务及办公为一体的国际化和复合型的休闲旅游度假名镇。并力争在3年内将下司古镇建成为国家5A级景区。
三、陈情令在灵渠拍过吗?
《陈情令》披露的取景地没有灵渠,《陈情令》的拍摄地点主要是浙江横店影视城、贵州都匀秦汉影视城。《陈情令》剧中的很多场景都是在都匀秦汉影视城拍摄的,比如不夜天城、栎阳城、云深不知处、岐山教化司等。
秦汉影视城别称汉唐影视城,其城市规模、城区布局、建筑风格,均依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构建最大程度还原了秦汉皇都的建筑风貌和历史场景。
扩展资料:
《陈情令》的螺蛳壳瀑布在云深不知处的后山,是剧中两位男主打斗地方,该景区内有几十个瀑布群和小溪流,景色优美。螺蛳壳是都匀毛尖原产地,每年都会有一批游客来这里体验茶山水人情。
除了都匀《陈情令》剧组还去了瓮安下司石林,该场景主要是在男主黑化后的几集总有播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下司”这个地方在贵州很常见,比如凯里下司、独山下司等,在去旅游前一定要提前做好攻略。
四、贵州凯里下司古镇哪家住宿最受欢迎
推荐您去望江楼,临江而建,环境挺好的,但是需要早定,也可以看看个大旅游网站的推荐,选个自己喜欢的就行。
前段时间刚刚查的。
五、凯里下司古镇有门票吗
要门票的的,有同事去,现在下司去古镇都要收费。
六、下司古镇好玩吗 下司古镇值得去吗
下司古镇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自古就是诸多西南居民汇聚的地方,保留了当地独特的文化生活元素,每一处都洋溢着别开生面的唯美画满和场景,下面给大家分享具体的攻略指南。
下司古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贵州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古镇看得多了,想必很少人见过如下司古镇一般的商阜重镇,这里曾被人誉为“小上海”、以及“清水江上的明珠”。
贵州这个地方,地处中国西南内陆腹地,也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并且,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文化遗存发现颇多。
历史文化厚重的贵州,各个市州都有独具特色的古城或古镇,下司古镇就是其中之一。
下司古镇的名字听上去有点奇怪,其实是因为明清两代,这里属于平定长官司的分司治所,又因地处平定下游,因而得名下司。
因为地理优势,嘉庆13年时,下司被辟为商埠;到民国时又发展成闹市,有水陆码头,是黔东南重要物资的集散地,繁荣一时。
当时镇上商贾云集,马帮成群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而商号、货栈、会馆、餐馆遍布街巷,彻夜营业,被誉为“小上海”。
商人匆匆离去,却在下司留下了江南院落、徽派建筑、闽南建筑、西洋建筑,与下司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构成了多元的建筑特征以及人文之光。
当地人会说这里是“人文下司,天造山水”。
如今虽然六百多年过去了,岁月已远,但踏在古镇的石板路上,随处可见飞檐屋脊、陈砖旧瓦、柱础石雕,它们用斑驳的痕迹向世人诉说着往日的荣耀。
时光如流水一般,缓缓地给古镇的一切,加上了婉柔的滤镜。
整个古镇总面积154平方公里,人口5万,多以苗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聚居。
慢慢看过去,苗族的吊脚楼,还有侗族最具有标志的鼓楼,甚至还有西式的洋房,完美地融合在下司古镇里,彼此互为衬托,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清水江流淌而过,翠绿凝碧。
高远的苍穹之下,一座座精美的建筑就仿佛一首首小诗,让人细细品读。每一个字节、每一个韵脚,都是那么的美。
鼓楼高高耸立于古镇之中,巍然挺立,气势雄伟,飞阁垂檐层层而上呈宝塔形。更为惊奇的是,鼓楼建筑以不用一钉一铆而闻名于世。
你看水边这些小细节,像不像一只神兽正看着水面,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跳下去一样。
既然是古镇,自然有些“古”的地方。
现在两岸大街还保留着清乾隆四十四年修建的石级大码头和小码头,都是条石铺砌而成。另外还有禹王宫,观音阁等古寺,古殿宇遗址,古居民,古巷道等,都非常值得一看。
大码头
大码头由青条石铺就而成,整体平面呈弧形,最宽处有19.2米。一直到花街,设置了99级石阶,意味步步高升。因而在大码头上,流传着“大码头上走一走,包您活到九十九”的说法。
大码头见证了当时古镇商贾云集、人声鼎沸的繁华场景,虽然现在沉寂了下来,但还能看出当时的辉煌。
禹王宫
禹王宫是供奉大禹,祈求风调雨顺之地,建于清代中晚期。
在下司古镇的禹王宫中庭有一个水景,这个水景就来源于大禹治水、福泽万民的故事,意为承天雨露,水润民生。
同时,又寓意了水是下司存在、发展的本源。
在禹王宫内随意走走,很多细节都很精致,比如这些雕刻,方寸之间雕满了故事,无论是人物、风景,还是正中的盘龙,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惜字塔
所谓惜字塔,惜字是有典故的。
在古代,文人最看重两样东西;一是头发,二是文字。古人有“敬天惜字”的习俗,他们不要的手稿不能随便丢弃,要放到惜字塔里进行焚烧。这是对文字和先贤的一种尊重。
这便是惜字塔的由来了。
白色的塔身略有点斑驳,周边还设有抄写书卷的桌椅,可以免费索取纸笔,誊抄书卷,感受一把文人之气。
阳明书院
惜字塔旁边有一座阳明书院,位于下司古镇的中心地带。
提起王阳明,应该无人不知吧,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一生成就很大。然而当年,王阳明曾被贬贵州深山中,他静坐数年、豁然悟道,然后成为了千古圣人。阳明书院就是为纪念他的功绩而建的。
书院的门口有一本展开的书卷,上面刻有《诗·悟》,正正概括了王阳明的人生。
书院中,还有王阳明塑像。塑像之前,几排座椅,仿佛给人安坐于此、聆听他的教诲。
广东会馆
广东会馆是一座具有岭南特色的汉族建筑,整体色彩非常亮丽,远远看着真的让人眼前一亮。
在四周绿树的衬托下,对称的建筑有种大气的美。
广东会馆是当时来此经商的广东人聚会、住宿、堆放货物的主要场所。走近一些,外墙有些脱落,但又成为了独特的装饰,就像是自然形成的花纹。
芦笙广场
这里是芦笙广场。
芦笙是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发源于中原,后传入少数民族地区。
芦笙广场中心的纹饰是苗族铜鼓图案,因而也称铜鼓广场。凡是遇到节日,当地的居民都会穿着盛装在这里载歌载舞。
整个广场开阔大气,可惜没遇上节日,不然就能看到盛大的活动了。
风雨桥
还有风雨桥。
下司古镇的风雨桥,长长地横亘在水面上,宛如一道秀丽的风景。
远处的青山郁郁葱葱,成为了风雨桥最好的背景。
站在风雨桥上,清风拂过温温柔柔,看着河面上的游船,你可以尽情沉浸在下司古镇的景色里。
下司犬
最后还有一点特别的,算下司特产——下司犬。
自古以来,苗胞就有打猎和养狗看家守院的习俗,再加上当年的下司镇商贾云集、商户林立、住户密集,为了安全着想,人们养犬护院,一时养犬之风兴盛。
就在下司,人们养出了一种下司犬。毛色光亮、洁白如玉,头部粗大,相貌凶猛。
虽然看着很凶,但是下司犬通晓人性,悟性也很好,非常忠实听话,颇受人们宠爱,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在下司,偶尔能看到人遛狗,白色的下司犬一路小跑,可爱极了。
虽然风景很多,但对我来说,更吸引我的,始终是古镇上人们的普通生活。
现在的下司古镇,失去了原先的热闹,却多了一份落寞,也多了一份自在的安静。
再豪华、再富丽的古镇,也只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庇护之所。当地人朴素的生活,才是真正接地气的。比如这家人,正在熏腊肉,他们用柚子皮放入炉灶内,这样熏出来的肉,就会带着柚子的清香,更加美味。
还有沿街卖的彩色面条,这些色彩都是用不同颜色的蔬果汁液染成的。最有名的是蓝莓面,不知道能不能吃出蓝莓的味道呢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美食、民间的智慧。
走完下司古镇,真心觉得,中国的古镇那么多,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别所在,也希望自己有一天,真的能走遍每一个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