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湖南教育出版社
共9条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初一地理复习知识要点(人教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1.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 东半球;
纬度位置:地跨寒、温、热 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海陆位置: 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 洲相连,西南与 非 洲为邻,东与 北美洲相望。
亚洲与其它洲的分界线
亚、欧洲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流-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洲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洲界线: 白令 海峡
2.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低悬殊。
3.气候特征: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②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③季风 气候典型。
掌握: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气候特征(图见课本P7 1-7)。
季风气候典型原因: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季风对气候的影响(图见课本P8 1-8,1-9)
发源地 性质 风向 影响下的气候特点
冬季风 蒙古、西伯利亚 寒冷干燥 西北、东北 寒冷干燥
夏季风 印度洋、太平洋 温暖湿润 西南、东南 高温多雨
4.河流特征:
河流流向特征: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
主要河流: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长江是亚洲最长河流。
5.亚洲的世界之最:
(1)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湖面。
(2)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
(3)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第七章 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首都:东京,重要港口:横滨、神户,国花:樱花)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位置、范围
(1)领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最大的岛屿:本州。(掌握图上位置)
(2)位置:
纬度位置:北半球,东半球,北温带。
海陆位置: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与亚欧大陆隔海相望。
(3)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4)海岸线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2、自然环境:
(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且多分布在沿海。(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山峰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也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
(3)河流特征:河流短小湍急。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资源特点:两多一少,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
2、工业发展模式:“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说明日本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3、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航海业发达;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先进的科学技术。不利条件: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4、工业分布: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沿海港口条件优越,便于巨型船舶可以停靠;便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沿海城市和
怎样快速的学地理
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 理解占多数,有一些计算,比如说经纬度的计算,时间的计算。
总体分为 1 天体系统 {不是很重要,了解就行}
2 地球运动 {自转方向,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换,太阳日,恒星日,自转角速度线速度。时区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五带的形成,四季的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国际日期变更线}
3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的作用,垂直分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热力环流。气压带风带,等压线等温线的判读与步骤,气旋反气旋,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4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河流补给类型,洋流,密度流的成因,上升流的形成,海水运动,盐度}
5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和自然资源 {农作物的熟制区划,中国矿产分布,沙尘暴的分布,土地利用类型,世界缺水问题,自然灾害的分类和分析}
6地球地图 {经纬度的重要度数和判读,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地图三要素。时间和时区的计算。地图的判读,地形}
人文地理; 记忆的为主要 {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
1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亚洲的水稻分布和因素,
2人类的工业生产活动 {主要城市的分布和比重和功能分区,城市化,
3地域联系 {交通运输点线的区位因素,5中交通运输方式飞比较,上海港的分布和区位选择,中国的铁路干线,京九线}
4人口与环境{增长老龄化问题
5国家{熟背亚洲所有国家,国家的经济,政策}
不知道有没有让你觉得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