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故宫的资料(要少)

日期: 栏目:博物馆 浏览:0 评论:0

一、介绍故宫的资料(要少)

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旧称紫禁城,现名故宫博物院,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和文物宝库。故宫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已有560多年的历史。建筑规模宏大,占地72万平方米,拥有宫室9,000多间,四周有10米高的城墙,墙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城墙外还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成为北京的城中之城。

故宫建筑可以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体,文华、武英二殿为两翼。太和殿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重要场所。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两侧有东、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明、清两朝共有24个皇帝在这里统治全国近500年。

二、故宫的北门原价五玄武门后为什么改为神武门

故宫的北门原叫玄武门改为神武门是为了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改名神武门,以下是相关信息:

神武门,紫禁城北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玄武门,取古代“四神”中的玄武,代表北方之意,后因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改名神武门。

三、故宫北门叫什么名字

故宫的北门,原来叫玄武门,后因避康熙皇帝玄烨的名讳,改为神武门。

真正开始对皇帝的名讳进行回避是从康熙朝开始的。雍正元年(1723)十一月,还专门发布上谕,就回避康熙名讳之事作了详细的规定:

古制凡遇庙讳字样,于本字内但缺一笔,恐未足以伸敬心。昨朕偶阅《时宪历》二月月令,内见圣祖仁皇帝圣讳上一字,不觉感痛,嗣后中外奏章文移,遇圣讳上一字,则写元字,遇圣讳下一字,则写㷸字。

紫禁城北门,取四象之中北方为玄武之意,明朝时称为玄武门。康熙时,为避康熙皇帝的名讳,将玄武门的玄字以改词的方式,改成了神,定名为神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