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邑建川博物馆是红色教育基地吗?

日期: 栏目:博物馆 浏览:0 评论:0

一、成都大邑建川博物馆是红色教育基地吗?

是的。四川省建川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中国博物馆小镇——大邑县安仁镇。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现已建成开放中国共产党党史、抗日战争、红军长征、抗震救灾、改革开放等33个主题陈列馆、广场和展览,成为“三史”教育,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成都市的四川省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如下:

成都市烈士陵园

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

院山坡烈士陵园

成都读知行教育实践基地

四川省建川博物馆

铜鼓村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成都战役纪念馆)

412星空地球站

宝山村研学实践基地

安顺地下党史料馆

陈毅纪念园及工业发展科普教育研学基地

战旗村研学基地

二、四川规模最大的民办博物馆是什么

四川省最大的民办博物馆是建川博物馆聚落,位于中国博物馆小镇——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建川博物馆聚落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位于中国博物馆小镇——大邑县安仁镇,占地500亩,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拥有藏品一千余万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4000余件。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现已建成开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等主题32座场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自2005年8月15日对外开放以来,累计接待观众2000余万人次,成为了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抗战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红军长征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目前已对外开放的陈列馆有抗战文物陈列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川军抗战馆、日本侵华罪行馆及抗战老兵手印广场、中国抗日壮士群雕广场和援华义士(1931-1945)群雕广场;红色年代系列瓷器陈列馆、生活用品陈列馆、章钟印陈列馆、镜面陈列馆、知青生活馆、邓公词;民俗系列三寸金莲文物陈列馆、老公馆家具陈列馆;地震系列震撼日记5.12-6.12馆、地震美术作品馆、5.12抗震救灾纪念馆以及红军长征在四川纪念馆、“辉煌巨变:1978-2018”主题展、国防兵器馆、航空三线博物馆、长江漂流纪念馆、李振盛摄影博物馆等。

建川博物馆的建成和开放有效带动和推进了安仁镇古街、公馆庄园、农业园区的开发利用,使安仁镇成为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热点,成为了国内目前唯一的“中国博物馆小镇”和全国首批“中国特色小镇”,为当地城乡统筹、产镇融合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大邑有什么好玩 风景名胜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以及附近的花水湾温泉;

博物馆小镇——安仁古镇,镇上有刘氏地主庄园和国内最大的以抗日为主题的私人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还有蓝莓基地等景点;

道教发源地—鹤鸣山;

新兴景区——新场古镇。

四、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5月15日参加公司团委组织的2010年5•4青年节活动,并有幸参观到著名的建川博物馆,我感到意义非凡,建川博物馆观后感。怀着一种平常的心情进去参观,带着崇敬的心情出来。在参观的短暂时间内使我获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当亲眼看到当年先烈们抵抗侵略者所使用的的装备十分落后时,我的心情是震撼的,打赢这场战争更多的是靠民族的团结,坚定的信念和敢于牺牲的精神,这样的收获比在任何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中得到的都要多。我的心情激动难以平复,那一段中华名族的灾难史,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该忘记的。也是这样一段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史,书写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反侵略的伟大胜利,无数的中华英雄儿女挺身而出,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这些也是我们不该忘记的。先烈们英勇的事迹感动着我,一张张图片上年轻的面孔,坚毅的眼神震撼着我的内心世界,这种精神也是对我们面对失败与困难,面对逆境与挫折的一种指引与力量之源。参观每一个展馆,站在每一个展台前,每当看到日本侵略者的物品都有想冲上去灭了它的冲动,但我知道这不行。这是最好的证据,是对日本修改历史,否认侵略,惨无人道的暴行的最有力的证明,这也是告知后者这段历史最有力的教材。一个个英雄,一个个的先烈,有的也正值20多岁的青春岁月,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受尽苦难、折磨,甚至光荣牺牲,比起他们我显得多么的渺小,也更加促进努力学习,认真工作的热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牢记,做为13亿分之一,我该做的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勤于学习,努力工作,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的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后感《建川博物馆观后感》。----------对于建川博物馆,我的态度是矛盾的,用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说,叫纠结。我很喜欢这个地方,因为它让我那么亲近的感受历史,触摸历史,体会历史演绎的兴衰成败。而我又是如此的怕它,历史太厚重,那一段段不堪回首却又无法抹去的史实,压着我,让我透不气来。时间,可以洗刷记忆,洗刷感情,却永远不能洗刷事实。 2010年4月25日,作为理工大学思想政治课题参观的服务人员,我有幸参加建川博物馆的参观活动。早就久闻大名,此次能亲自前往,自是十分激动。到达博物馆群,天空忽然飘起小雨。这样的天气,跟今天的主题很符,毕竟,这是一次沉重的旅行。·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依次参观了红色年代章·钟印馆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不屈战俘馆飞虎奇兵馆国防兵器馆川军抗战馆红色年代瓷器陈列馆三寸金莲馆汶川大地震馆红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陈列馆。每个馆的内容我就不一一说了,说起来恐怕十篇纸也记录不完。况且,历史的内容哪是几句话,几个字就能表达的。个中滋味,只有自己体会,才能了解。· 这里,我想说的只是一些令我难忘的细节和片段。· 首先,是博物馆群的布局和设计。建川博物馆聚落建在大邑县一个古镇旁。周围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没有大型现代化工业基地。是一个清净的地方。这正好符合了博物馆的气质博物明志,宁静致远。让我能如此清晰的嗅到历史的味道。还有一个是中流砥柱馆的地面,有黄铜铺就而成。导游解释道,之所以用黄铜做地面,越磨越亮,暗示着历史越来越清晰,公正的展现。诸如此类的设计还有很多,例如不屈战俘馆出口处的静心湖,三寸金莲馆凹凸不平的地面等等,每一处均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令人惊叹。· 其次,我想说说汶川大地震馆。这个馆是我最想去,也是我最怕去的。如果说抗战,红色年代离我们太远,感触不深刻,那么汶川大地震给我的就是刻骨铭心的记忆,特别是在我们这些80,90后的心中。我现在仍然无法找到一个词形容我在看到那些曾经出现在抗震救灾现场中的东西时的感受。它们就那么近,那么真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脑海里不断闪现当初只在电视上看到的情景。当初我是多么渴望能前往汶川,参与救灾活动,现在它们就摆在我面前,我却有些怕了·····这种震撼,无法用言语形容。我看到那些在废墟中找到的书包,和杂物。看到那辆曾载过亡妻的摩托车······如今,他们只是静静的陈列在博物馆里,但它们的曾今,却是如此的悲壮,惊天地,泣鬼神。心痛,悲伤,震撼。也许我能表达的只有这些。因为任何言语在这些东西面前都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