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汶川博物馆的介绍
汶川博物馆的介绍如下。
这个博物馆里大大小小的摆钟、座钟、闹钟的指针都停在了2时28分,十年间没有走动过。
10年来,“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昔日连片的板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新城镇,以及蹒跚起步的新生活。地震的痕迹越来越淡,但在成都市建川博物馆的一角,“汶川大地震博物馆”依旧停留在10年前的模样。
博物馆参观的必经路上,有一条通道,脚底是透明的玻璃。需要低头才能看到的展示柜里,放着灰扑扑的温水瓶、缺了电线的电饭煲、烂了扇叶的电风扇、破烂的箩筐和脏到看不清颜色的餐盒。它们都是博物馆工作人员从灾区带回来的。
映秀镇的牛眠沟村藏在山坳里,地震发生时,十几户人家、整个村落以及整个山沟几乎被填平。出外打工的人归来时已找不到家乡,他们最后找来一块木牌,用粉笔歪歪扭扭地写上“安息吧,亲人”几个大字。
那块木牌如今就卡在博物馆的墙壁里,不远处放着黑色的裹尸袋。
博物馆工作人员还从灾区拉回了一个“家”。断壁残垣里,预制板摇摇欲坠。家里一堆废墟,门框斜了,墙壁脱落。吊车把砖块和碎片一点点拖回了博物馆,再由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复原。
每到此处,博物馆的讲解员刘小敏会轻轻地说:“这个预制板、这个门框都是从现场带回来的。”
“我们不说话,让文物自己说话。”刘小敏说。刚来博物馆的时候,刘小敏20岁出头,她一度抵触讲解地震博物馆,那些讲解词和文物让她“包袱很重”,地震时,她从新闻里看到的沉重的东西太多了,这个四川姑娘不愿再回忆那段日子。
她已经一点点忘记了帐篷和板房,逐渐尘封了地震时的无助和绝望,慢慢开启了新的生活。只是,在讲解间隙,她会突然问自己:“活着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幸福,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可那些死去的人呢?他们活该倒霉吗?”
刘小敏坚持讲解了整整8年。
在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肖波看来,这样的坚持是有意义的。“有一些历史是真实存在的,但很多人会选择性地忘记。”他认为,不管是好的坏的、快乐的伤痛的历史,“博物馆都应该尽可能去保存一段完整全面的历史”。
开馆10年了,逾百万观众到访这里。有人沉默驻足,有人平静地复述自己在地震时的经历,有人只匆匆走过不愿抬头,有人望着文物掉泪,还有人陆陆续续给博物馆送来文物。
有工作人员说,有关地震的记忆如果不妥善收集保管,也许只能存在几天、几十天,但在博物馆里,它们能保存百年甚至上千年。
博物馆的角落里并没有这样浓烈直接的表达,但张体军一直觉得,每一件文物看着看着,都会生出这样的感受。就像博物馆的主题“震撼日记”一样,写了10年,这本“日记”依旧未完待续。
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
二、成都自驾九寨沟的线路怎么规划比较好玩?
自驾游从成都到九寨沟是一次非常美妙的旅行体验,沿途不仅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体验到四川独特的文化和美食。以下是一个推荐的自驾线路规划,以及一些沿途的亮点和建议。
自驾线路规划:
第一天:成都出发 - 都江堰 - 汶川 - 茂县
从成都出发,沿G317国道前往都江堰,游览都江堰水利工程,感受千年古蜀文明的智慧。
继续前行至汶川,可以在此停留,了解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历史,参观地震博物馆。
晚上可以选择在茂县住宿,体验当地的藏式民宿,享受地道的藏式美食。
第二天:茂县 - 松潘 - 川主寺 - 九寨沟
从茂县出发,途径松潘古城,可以稍作停留,感受古城的历史韵味。
继续前往川主寺,这里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寺庙之一,可以参观了解藏传佛教文化。
抵达九寨沟后,根据时间选择合适的住宿地点,为次日游览九寨沟做准备。
第三天:九寨沟全天游览
早上进入九寨沟景区,全天游览各个海子,如五花海、长海、珍珠滩瀑布等。
晚上可以选择在九寨沟门口的镇上住宿,享受当地特色餐饮。
第四天:九寨沟 - 黄龙 - 松潘/茂县
如果体力允许,可以前往黄龙景区,游览黄龙五彩池、黄龙寺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下午返回松潘或茂县,休息并享受当地美食。
第五天:返回成都
从松潘或茂县出发,沿原路返回成都,结束愉快的九寨沟之旅。
沿途亮点及建议:
都江堰: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还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区,可以乘坐观光车游览。
汶川:参观地震遗址公园和博物馆,了解地震对当地的影响和重建的过程。
茂县:体验藏族文化,品尝藏式烤肉、青稞酒等特色美食。
松潘古城:漫步古城墙下,感受历史的沉淀。
川主寺:参观寺庙,了解藏传佛教文化,体验宁静祥和的氛围。
九寨沟:提前购买门票和观光车票,合理规划游览路线,以免错过精彩景点。
黄龙:注意高原反应,适量活动,不要过度劳累。
注意事项:
自驾前检查车辆情况,确保安全。
留意天气预报,避开雨季和冬季封路期。
高原地区氧气稀薄,注意保暖和防晒。
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文明旅游。
九寨沟和黄龙景区内不允许私家车辆进入,需乘坐景区观光车。
通过以上线路规划和建议,你的成都至九寨沟自驾之旅将会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充满了自然美景和文化体验。
三、汶川地震博物馆特殊展品
走进汶川地震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武警部队的冲锋舟,它是第一艘抵达灾区映秀镇的救援工具,见证了救援队伍的英勇。地震馆内还珍藏了空降部队的降落伞,以及抗震救灾部队使用的各种救灾设备和医疗队的荣誉物品。令人感慨的是,展厅的一角还摆放着邱光华直升机组的飞机残骸,局陵让人回忆起那段悲壮的救援时刻。
博物馆的精华在于大量的现场照片和实物展示。地震废墟、生活用品,如被砸毁的座钟和运钞车,以及从废墟中挖掘出的学生日记和学习用品,如“可乐男孩”薛枭的亲笔签名空可乐罐,都陈列其中。其中,温家宝总理指挥救灾时的扩音话筒和军用地图等,更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争议性的展品包括“范跑跑”范美忠的眼镜,虽然他最初拒绝捐赠,但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他购买了一副新眼镜,金额为234元,发票和教材一并陈列。还有感动世界的摩托车,吴加方背着亡妻骑行的那辆摩托车,尽管他在交易过程中的行为受到质疑,但这些都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地震馆的模拟厅更是别具一格,通过真实的地震模拟体验,让参观者感受到地震的威力和生存环境。馆内还特别展示了在地震中顽强生存的“猪坚强”,它将在生态猪舍中与观众互动,传递出生命的坚韧力量。
总的来说,汶川地震博物馆通过这些丰富的展品,全方位展示了灾难的残酷与人类的坚韧,以及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的团结和勇气,让每一个参观者都能深刻理解这场大灾难的历史价值和人性光辉。
扩展资料
广义的汶川地震博物馆(Wenchuan Earthquake Museum),泛指我国各地兴建的为纪念2008年5月尺腊迟12日汶川大地震而设立的博物馆、展览馆,例如成都市建川博物馆群落下属的汶川大地震博物馆,属于民间博物馆;狭义的汶川大地震博物陵李馆,特指正在设计修建中的一处国家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