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的著名景观
凡尔赛宫的主要景观集中于主楼二层和花园中。 现存面积约为100公顷,是法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凡尔赛宫全园以“轴线式”进行布局设计,将建筑统筹到全园的景观布局之中。全园主体景观结构中,平坦的地形上应用了大量水渠和运河等静态水景。这些像镜面一样的规则式水面使全园增加了一种辽阔、深远的气势。
凡尔赛的地形没有意大利台地园那样刻意台地高差上变化多样,而是使用了大量的缓坡和微地形变化。更加注意造园手法的细腻和考究。特别是在其主轴的营造上,高差不大的地形变化产生了舒缓的视觉效果。地形斜坡和水池运河的交错,以精确的比例,利用了视错觉。体现出了极为强烈的外向型的延展性,突出了广袤空间的无限性。完成了建筑到自然的完美过渡。
在一些局部园林节点上营造了丰富的地形变化,更加注重主轴两侧不同小园林中的景观样式和景观特点的营造。并在园林中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喷泉为整体园林布局和景观结构增加了点缀和装饰:以海神喷泉为中心,主楼北部有拉冬娜喷泉,主楼南部有桔园和温室。花园内共有1400个喷泉供人们赏乐。一条长1.6公里的十字形人工大运河尤其吸引人的注意,路易十四时期曾在该运河上安排帆船进行海战表演,或模仿威尼斯运河风光布置贡多拉和船夫。花园内还有森林、花径、温室、柱廊、神庙、村庄、动物园和众多散布的大理石雕像。 时期:公元17世纪
创作者:尼古拉·普桑
尼古拉·普桑公元1594年出生于诺曼底的一个农民家庭,17岁时跟随矫饰主义画家乔治·拉尔芒学画,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意大利度过,公元1665年卒于罗马。该组雕塑是尼古拉·普桑一生中雕塑的代表作,他的主要成就虽然以绘画为主,但这组大理石雕塑无论在技巧上还是在艺术思想性方面,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作品以传说中的尼思、弗拉若、卜安为原型塑造了一组优美而典雅的艺术形象,体现出他力图把艺术曲线与音乐共鸣结合起来,通过他们向精神领域过渡,从而达到总体上净化的艺术追求。整组雕塑充满了理性与和谐。
关联信息 路易十四 卢浮宫 杜伊勒里宫 十六宅:原名十王宅,中国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所置的亲王居所,用以削弱亲王力量。
法国凡尔赛宫及庭院的镜厅
是凡尔赛宫最辉煌的部分,长76米,宽10米,高13米。面向花园的西侧是17扇巨大的拱形窗户,与之相对的东墙上镶嵌着与拱窗相对的17面大镜子,每面镜子由483块镜片组成,故称镜廊。它的内壁用白色和淡黄色大理石钻面,镜板间用科林斯式绿色大理石壁柱隔开,柱头和柱础为铜镀金,柱头上饰以太阳、花环和天使,一律用金色。勒·布朗的巨幅天顶画再现了路易十四执政初期的历史事件,当夜幕降临时,烛光摇曳,经镜面反射形成3000只烛光,整个大厅成为金色的海洋。这个大厅日后也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1871年德皇威廉一世在镜厅举行加冕典礼;1919年法国以战胜国的姿态与德国签署《凡尔赛和约》,也是在这里举行。
凡尔赛宫花园由人工运河、瑞士湖和大小特里亚农宫组成,是法国式园林的经典之作。园中古树参天,俯瞰着如茵的草坪和平静详和的湖水。各式花坛也错落有致,衬托出婷婷玉立的女神雕像。大、小特里亚农宫典雅别致,独具特色,为法国新古典主义建筑艺术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