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努比,一只源自美国的卡通狗,如何在日本这个东方国度深深扎根并成为长青IP?让我们从日本对卡通形象的接纳过程出发,回顾史努比在日本的“扎根”之路。
日本的卡通形象热潮始于1960年代末期,三丽鸥的成功推动了美国卡通角色的大量进口。史努比作为其中之一,于1967年在日本鹤书房出版的《花生》单行本中登陆,开启了其在日本的旅程。早期,史努比通过与日本企业的合作,如三丽鸥周边产品的生产、familiar的史努比服装与杂货销售,逐渐在家庭和生活场景中积累了人气。
1970年代,史努比在日本的影响力开始显现。在这一时期,卡通形象的宣传成为企业推广的重要手段,史努比在这波潮流中站稳了脚跟。从森永制果的零食广告到青森银行的存折设计,再到全日空ANA的飞机彩绘,史努比成功地融入了日本国民的生活,通过这些形式的曝光,其知名度在1980年代达到了新高度。
进入1990年代,史努比在空间授权领域取得了突破,如神奈川中央交通的史努比巴士、ANA的史努比彩绘飞机以及大阪环球影城的引入,为其在世纪末积累了稳定的曝光和知名度。同时,通过与产经新闻的长期合作和“SNOOPY in银座”大型商业展览的举办,史努比在日本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至今已成功举办21届。
2000年代,史努比在日本的商业活动更加多元化。除了与麦当劳、卡乐比等老客户保持合作,还成功拓展至连锁便利店711、电信运营商softbank、运动领域的美国职棒大联盟MLB、汽车品牌本田等新客户。同时,史努比在婴童市场也进行了尝试,如与Kiddyland合作开设snoopy town商店,以及在东京等地开设主题咖啡店和甜品店。
21世纪初,史努比在日本的商务活动开始注重年轻化和大众化。索尼成为史努比在日本的总代理后,与品牌如SAZABY、cache cache、优衣库等合作,推出联名鞋服配饰和促销活动。此外,史努比在环球影城的系列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品牌的曝光提供了新平台。同时,史努比也持续关注婴童市场,如担任育儿亲善大使、举办联合展示会等。
进入2010年代,随着版权方索尼音乐娱乐的加入,史努比的商务活动在食、住、行领域全面追求开创性。与B-R 31冰淇淋、乐天加纳巧克力等品牌合作,推出了节日营销活动和主题产品。在居住方面,世界首家史努比主题酒店在神户开业,酒店内设有主题客房、餐厅和咖啡馆。出行方面,史努比与Jewelna Rose、阪急电铁、三菱UFJ银行等品牌合作,推出了主题箱包、彩绘列车和信用卡,全方位陪伴出行体验。
在庆祝《花生》系列登陆日本50周年之际,史努比在日本举办多城市巡回展览,如东京晴空塔、大阪、名古屋等地的展览。此外,连锁便利店711、东京西武池袋、京都大丸博物馆等也举办了纪念活动。snoopy town的扩张策略调整后,重点渗透关西地区和西南地区,京都、神户、兵库县姫路市等地的新店不断开张,全日本已有29家snoopy town。
为了吸引不同人群,史努比针对男性市场、家庭主妇市场和婴童市场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寻找新的增长点。男性市场方面,史努比成为男子职业篮球联盟“B.LEAGUE”的应援大使,并与schick合作推出剃须产品。家庭主妇市场中,史努比推出了家庭主题的牙刷产品,与yamasa酱油合作发售了瓶装“鲜度生活系列”。在婴童市场,史努比与ides品牌合作推出了主题儿童三轮车。
史努比在日本的“扎根”之路,不仅是通过多次合作和活动的举办,更是在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拓展新领域中展现其生命力。从最初的存续与积累人气,到空间授权、商务活动的年轻化和多元化,再到持续关注不同市场,史努比在日本的长青之路证明了其独特的品牌魅力和市场适应能力。